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

[預告] 06/10(日)志工出隊-林口祥安養護中心


原預定05/27(日)關懷照護志工出隊因故延至06/10(日)!
(淨灘活動將另外擇期舉行,請密切注意blog訊息)

志工出隊-林口祥安養護中心
集合時間-06/10(日)上午8:30
集合地點-林口福利站(醫學大樓站,約於文化二路34巷)

預計流程-08:25~08:30 抵達林口福利社集合
              08:30~08:35 步行至小公園
              08:35~08:55 志工服務須知/相見歡
              08:55~09:00 步行至養護中心
              09:00~09:05 環境認識及帶動暖身
              09:05~09:10 啦啦隊表演(康寧)
              09:10~09:25 十巧手帶動
              09:25~09:55 趣味活動一
              09:55~10:05 (中場休息)
              10:05~10:30 趣味活動二
              10:30~10:40 (中場休息)
              10:40~11:00 回味老歌帶動
              11:00~11:30 志工服務結束及心得分享
              11:30~11:35 大合照
              11:35~12:10 用餐及賦歸

*注意事項-當天請自行攜帶水壺環保筷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活動請著GYSD服裝(藍色)
*活動報名請點選 06/10(日)志工出隊報名 (報名人數達40人即停止報名)
*相關活動問題詢問請Email至jishinfamily@gmail.com

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

[小品] 意外的人生

來源:網路流傳

1983年以前我和一般去美國留學的華人一樣,為在學術上能出人頭地,我早出晚歸。我是醫學院神經外科的副教授,我是許多同僚醫生中最受歡迎的腦外科醫生,所以我的病人特別多。在美國時,一般的人很現實和精明,他們都會查問如果有護士或醫生需要腦神經外科醫生照顧的時候,他們會去找誰,他們把這樣一位醫生叫做"Doctor's doctor"。

我就是許多醫生的腦神經外科醫生。因此我的病人最多,一年365天要開360個病例,加上每天看門診、住院的病人,每年至少有5000人次,這樣可想而知我是多忙碌。有時深夜歸家的途上,我會想到,我的兩位可愛的孩子不知道今天乖不乖?在學校有沒有問題?我的心裡有時很虧欠,找不出時間在週末時應他們的要求一起去打棒球、騎馬或釣魚。 

我只能自我安慰的說,我已經替他們的活動空間買下四甲地的家園,他們可以找朋友來家裡玩、可以露營、可以游泳、可以爬樹摘花。比起我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好多了。而且我要替他們存錢,繳最好的私立學校昂貴的學費;我要為他們存銀行的帳戶,做大學及研究院的教育基金;我要為他門每一個人設立一個信託基金,好叫他們中年以後 做事業時有個基金;我要為年邁退休的父親設一個基金,所以他不必每個月向孩子們要錢,我要……。 

有一個星期天我們全家上禮拜堂,主日學後因我內人有婦女會的聚會,我就帶兩個孩子去中國餐廳吃麵,然後送他們回家,我就馬上回醫院巡視病人。在開車的路上,我的胸口開始感覺悶熱不舒服,於是我把那部完全自動控制賓士的坐位調整,窗戶打開來通風,我想胸口痛或許會改善。但是到了醫院,停好車走進急診處入口為止並不感到改善。我請在急診科的住院醫師替我做一個心電圖,結果是正常,剛好有一個心臟科專家走過,就請教他的意見,他看了我的心電圖,看了我的病例,也聽了我的心臟,就判定我要住院。他的理由是:他及大家(全醫院)、全社區,不能冒險失掉一位像我這樣好的神經外科醫生。我辯論說,我的祖父86歲,我的父親67歲都健在,沒有家族病歷是心肌梗塞的。他反駁說,他們不是神經外科醫生,沒有我所受到的壓力。 

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

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

[活動] 03/31-04/01 志工基礎訓練於崇德文教紀念館

千呼萬喚始出來,快來看看這兩天的影片回顧吧~

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

[小品] 寄青年書─給我一封信

來源:網路文章

子聿: 

到伯斯快一個月了,適應得還好吧?你說長途電話太貴,又沒有用行動電話,建議多用電子郵件聯繫,我倒是覺得,寫信不是更好嗎? 

香港資訊科技發達,我們都習慣了擁有行動電話,就像是手表或錢包一樣,隨身攜帶。但當中恐怕沒有多少人,是真正有需要擁有一個自己的號碼,特別像我們這樣的「青年學子」。環顧我們身旁的同學,不少人以擁有行動電話,為身份和形象的象徵。有的更因為好勝,以行動電話的牌子、款式和型號去與別人的比較,以獲得虛榮感。還記得那時班中的「機王」,身上的鈴聲不斷,卻總是一些甚麼「你在哪裡?」、「你肚子餓嗎?」等無聊的對白——你曾笑過他,是淪落為行動電話的奴隸,其實我們也不過五十步笑百步而已。 

幾天前,一個同學的行動電話突然在課堂上響起,教授借題要我們反思:擁有行動電話機後,以行動電話保持聯絡的是甚麼人呢?原來並不是舊朋友、同學或是師長親友之類,而依然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的一夥人。像行動電話這樣的科技,雖拉近了人與人間的距離,卻疏遠了彼此間的感情維繫;拉得太近,反而疏於聯絡。 

余光中先生說:「長空萬古,渺渺星輝,讓一切都保持點距離和神秘感,可望而不可測,不是更有情嗎?」我寧願享受傳說的嫦娥和牛郎織女,那種充滿幻想和情感的純真,讓一切充滿著神秘和生命的氣息,也不嚮往揭穿了太空沒有生物的「科技」。 

再讀那些五四以來的名家書札日記:魯迅的《兩地書》、徐志摩的《愛眉小札》……,我更相信文字的可貴。文字是一種感情的表象,有很多文字上的感情是言語不能呈現的,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書信紀錄是存有創造和閱讀價值的。 

網際網路的出現,似乎帶來種種方便,卻更教人足不出戶,忘記與人噓寒問暖,科技發達,看似拉近了距離,心卻愈來愈遠……。 

給我一個電話或電子郵件嗎?請給我一封信吧! 

競峰 
九月二十五日於香港